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研究 > 消费展扎堆凸显三大问题

消费展扎堆凸显三大问题

2011/8/18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 
  

    临近春节,广州市一场接一场的消费展轮番登场,服装展、南北干货展、小家电展、家具家居展、茶叶展、时尚潮流展等令市民应接不暇。然而,展会扎堆、内容重复,难免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这不禁让人怀疑消费展扎堆举办的效果。事实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内容相近的展会如此密集地举办,至少引出三大问题。

 

 

  问题1

  参展“新”品不新

  有市民抱怨在一些标榜“潮流”、“时尚”的展会上,商品其实一点也不“新”。

  “听说这个展会专卖时尚服装和名牌服装,所以特意来看看,但没想到却是一地摊货,不管是服装还是鞋,款式都太老土了,像是很多年前的货底。”记者去年在广州时尚潮流商品购物展巡展时一位失望而归的观众对记者表示。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许多展会成了一些商家清仓的好机会,主要就是想清掉卖不动的库存产品。

 

 

  问题2

  商品“货不对板”

  虽然去年不少展会主办方已经表态,从招展开始即主动拒绝“垃圾货”;有的甚至对记者表示除了招展时对企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外,还会在合同上注明,一旦参展商品被认定存在造假或质量问题,主办方有权劝退该参展企业。但在常年研究会展业的广东商学院吴建华教授看来,商品“货不对板”,展会上所谓“名牌”被鱼目混珠的情况仍然严重。入场展商的审核把关链条仍有待完善。

  据了解,由于主办方管理不严,一些展会在开始以后或临近结束时,会出现外来展商“拼场”或原展商“转让摊位”的情况,也容易使展销会的主办方对展商失去控制,从而难以保障商品的质量。丁小姐去年在广州金秋时尚购物节门外买了一张天然蚕丝被,回家后,从中间抽出来的却是假的。其表示,该商家当时声称自己是该展会的参展商,由于临近撤展,所以把货物摆到门口卖,“当时我也没搞清楚那个商家是否真的参展企业,后来想回去退货时,展会上已经找不到人了。”

  国内著名会展专家梁文指出,由于很多参展商都是从外地过来参展,资质认证很难跟上,即使承诺保证参展商品的质量,但实际开展时变了样,令主办方很头痛。

  

 

        问题3

  市民观展疲劳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2月到今年春节前,仅在广州举办的各类消费展便有不下10个,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消费展开幕。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举办消费展有效带动地方经济,但同时多个消费展扎堆出现,让消费者容易出现观展疲劳。

  “事实上,主办方以消费展作为平台,多办几个消费展帮助企业提升销售业绩的愿意很好,但从办展角度来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国内著名会展专家梁文博士认为,由于太多消费展扎堆,使消费者出现观展疲劳,即使主办方大打广告也很难吸引到观众,参展商则因为观众人数少而埋怨主办方宣传不到位,让展会进入恶性循环。

  吴建华补充表示,重复办展,除了造成消费者观展疲劳外,还造成展览资源的浪费。“对于参展商而言,参加一个展览,意味着多投入一笔参展费用,负担加大。而对展览公司而言,竞争加剧,就要千方百计抢资源,抢客户,造成各种费用增大,甚至要大打价格战。这种恶性竞争必将造成展会影响力下降,久而久之,展商也就对展会失去信赖而干脆不参展了,最终受损的还是展览公司。”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展会不能单靠促销这一卖点,应尽力打造有品位的展会,吸引大品牌商家落户,培养消费者忠诚度。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