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研究 > 会展类新闻的报道策略刍议

会展类新闻的报道策略刍议

2011/8/18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中国奥运会、世界博览会、亚运会、各类会议、论坛、家博会、中博会等会展产业的发展,会展类新闻已成为新闻媒体新的“富矿”,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竞相开辟会展类新闻市场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将对会展新闻概况、会展类新闻阶段性报道、会展类新闻报道体裁及报道题材进行逐一阐述。

 

  关键词:会展概况、阶段性报道、报道题材、体裁

 

  一、会展类新闻的概况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1】。

 

  随着近年来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各大论坛、峰会、车展、竞技比赛等在中国的举办,我国会展产业正如日中天,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

 

  按规模分类,有大型会展如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有中型会展如G20金融高峰会议,以及小型会展如南昌市第22界菊花展。

 

  而相关媒体对这些会展的活动报道即是会展类新闻。

 

  从全国媒体对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全面报道到主流媒体对G20金融峰会的报道,再到南昌本地媒体对第22届南昌菊花展的相关报道,不难看出,会展类新闻已成为新的“新闻富矿”。把握好相关会展类新闻的报道与写作,对提高报纸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一定意义。

 

  二、会展类新闻阶段性报

 

  对于会展类新闻的阶段性划分,在此,笔者将它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即前期:“酝酿式”的造势报道;中期:“覆盖式”的详尽报道;和后期“总结式”的后续报道。

 

  1、前期:“酝酿式”的造势报道

 

  此时是会展活动的筹备阶段。也是相关媒体对会展类新闻进行“酝酿式”的造势报道的前期阶段。

 

  媒体所作的工作用广告业界流行的话来概括就是“广而告之”——将会展活动广泛的告诉读者。对相关会展活动进行适当性的揭秘性报道或者是充分地预告性报道,吊足读者的胃口,酝酿出公众对会展活动的高度期待。

 

  这里的“造势”指的是对会展的前期宣传,包括主题内容的宣传和相关服务信息如交通、路线、天气、门票等的宣传。媒体充当宣传的角色向广大读者群体报道会展的相关信息,提供详尽的会展服务信息,以期在激起读者的“会展欲”的同时又为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直通车道”。说它“酝酿式”指的是,只有前期的宣传到位,会展期间才会出现“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之盛景,这便为会展期间的报道工作做了一定的铺垫。

 

  如2010上海世博会的前期报道。在开幕式前,从上海世博的申办到获得举办权、从会场的建立到各国会馆特色的介绍、从会徽、会歌、吉祥物的公布到志愿者的信息介绍,从交通信息的服务到天气状况的说明等,上海世博会前期的造势报道的成功,使得第一天游客量突破20万,最高单日游客量突破70万。

 

  2、中期:“覆盖式”的详尽报道

 

  此时是会展活动的进行式阶段。也是相关媒体对会展类新闻进行“覆盖式”的详尽道的中期阶段。

 

  首先,相关媒体得对会展活动的开幕式进行及时报道,开幕式是会展活动的亮点之一,可以对之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也可对之进行独具特点的特色报道。如南昌媒体关于南昌第22届南昌菊花展的开幕式报道,配有各种菊花的精彩图片,给当地市民很强的“观看欲”。

 

  这里的“覆盖式”指的是报道的角度要密集而广泛,在可能范围之下追求“面面俱到”,并且要做到客观报道。不仅要报道相关活动、会议,参展商、参展游客,还要善于从新颖的、别致的、独特的角度来采写会展,不单要进行跟踪报道、集中报道、亮点报道,还需进行细节报道、侧面报道甚至有时候还可能涉及到负面报道,如城市卫生问题、公民素质问题、会展服务问题等。

 

  如《南昌日报》对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的相关报道报道,专门开辟了三个版面集中报道。

 

  除了对会展活动进行常规式报道外,还可以另辟蹊径,进行创新报道。

 

  如北京《法制晚报》一篇关于家博会的《创新之举备受关注》从万人团购会这一“创新点”入手,读来颇有情趣。

 

  《东南商报》2010年4月11日的《家博会世博元素受宠》把家博与世博相关元素相联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贸易报》上题为《家博会:撩开“展览面积不缩水”面纱》的深度报道,揭秘了会展“永葆青春”的秘方,给人知识性的同时又不乏深度性。

 

  《安徽市场报》2009年在家博会开幕第二天一篇名为《合肥家博会冷思考》的新闻,从人气下降、外商减少、没有本土品牌这三方面对正在进行的家博会进行了揭露性与反省式地“冷思考”,是一篇典型的负面报道。

 

  3、后期“总结式”的后续报道

 

  此时是会展活动的结束阶段。也是相关媒体对会展类新闻进行“总结式”后续报道的后期阶段。

 

  这里的“总结式”指的是媒体对整个会展活动做一个概括性的综述,通俗地讲就是对会展活动进行总结。

 

  后续报道还讲究深度和广度,在这段时期内,记者有充足的时间来仔细反省这整个会展活动,可以对热点话题进行拓展式挖掘报道,让读者在大量事实上预测其强劲发展趋势;也可以对相关问题做一定反思和总结,以起到媒体社会监督的作用,有的时候,还可以针对会展的热点议题做后续的延伸采访等等。

 

  这种后续报道可使得会展报道更加全面、完整,也是读者提高思想、扩展深度的一个途径。

 

  如媒体对第四次二十国集团峰会(简称G20峰会)的后续报道:

 

  《亚洲周刊》有一篇名为《美国为何败走首尔G20峰会?》,具体分析了奥巴马政府企图以美国利益和意愿主导首尔峰会的失败原因,并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审视了这种现象。

 

  财新网上的对G20峰会的后续报道——《G20之后:实现全球金融监管时机到来》,从G20峰会上的焦点话题出发,以金融不同方面的趋向为依据预测到实现全球金融监管时机将的到来。

 

  《经济观察报》的《G20峰会闭幕减财赤还是保增长争论未休》,深度阐释了各国金融国情不一,要求不一,最后美国要求保增长与欧洲力主减财赤的利益诉求均得到了部分满足。

 

  三、会展类新闻体裁及题材

 

  会展类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关于会展类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会展类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

 

  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具体说来,有消息(包括简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社论、述评、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等。

 

  会展类新闻题材按性质分:有财经新闻、服务信息类新闻、政治新闻、社会文化新闻等。

 

  按会展活动类型分,有博览会新闻、展览展销活动新闻、大型会议新闻、体育竞技运动新闻、文化活动新闻、节庆活动新闻、交易会新闻等。

 

  四、当前会展类新闻的不足及相关建议

 

  当前会展类新闻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1:会展新闻真实性问题,如相关数据失真:夸大了来客和参展商、进行交易金额的数量,或者是懒于调查此类数据,采用模糊数据;

 

  2::偏重政经报道缺乏产经透视:注重相关会议、论坛、推介会的报道,却没有对涉及的相关产业进行专业性报道或深度性挖掘;

 

  3:报道深度和广度不够:“面”多“点”少、偏重宏观轻视微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过于浅薄;采访不够深入,缺乏外围采写;缺乏对对涉及的相关产业进行专业性报道或深度性挖掘

 

  4;成为“被动传声筒”,或“被动广告”。

 

  由此,笔者建议:

 

  首先,媒体应本着公正公平客观的立场,进行真实、独立、中立的报道。

 

  其次,注重深度性和知识性的挖掘,特别是报道有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意义的会展。

 

  再次,媒体应更具服务性:特别突出提供服务性信息,尽可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

 

  最后,注意结合趣味点报道和图文报道,有时刻采用“跳出式”采访:以展会为引子,引出其他采访点。(作者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会展baike.baidu.com/view/246991.htm

  《南昌日报》、《安徽市场报》、《法制晚报》、《东南商报》、《中国贸易报》

  《亚洲周刊》:《美国为何败走首尔G20峰会?》

  财新网:《G20之后:实现全球金融监管时机到来》

  《经济观察报》:《G20峰会闭幕减财赤还是保增长争论未休》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