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驻华公使:我们真正的兴趣在于改善贸易通道
9月4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见到荷兰驻华公使浦乐施(BasPulles)时,他刚刚完成了在“荷兰外商投资局成立四十周年媒体招待会”上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表达了期待更多中国企业投资荷兰的愿望。
身着灰色西装、头发灰白的浦乐施,与中国的渊源颇深——他在中国从事贸易和投资促进工作已经有十五个年头。在走马上任荷兰驻华公使之前,浦乐施曾任荷兰外商投资局局长,在此期间,外商投资局在上海设立了中国首个办事处。后来,他又担任荷兰经济部企业局国际司司长,在中国身影活跃。接下来,浦乐施还将以公使身份在中国度过至少3年。
十五年前,浦乐施还在荷兰外商投资局工作。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前,荷兰外商投资局主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但那次的旅行让他把目光转向了中国等新兴国家和市场。
2006年,荷兰外商投资局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此后,广州、北京和重庆办事处相继成立。这些年来在中国推广投资和贸易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中国飞速增长的经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所有这些新兴市场中,中国是最成功的。”据荷兰外商投资局信息,有近700家中国企业已在荷兰设立了运营机构。
浦乐施看到了中国在亚洲经济排名中的不断前移。目前,中国已经是荷兰的最大投资国,荷兰则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这位公使能准确说出荷兰欧维汉斯动物园两只中国熊猫的名字“武雯和星雅”。今年2月荷兰国王和王后到访北京,今年4月荷兰首相马克·吕特率领大型代表团访华,浦乐施说,他期待未来几个月中国领导人到荷兰进行高水平访问。他对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寄予很大期待。他说:“我们期望它能带来巨大、真实的对接机遇,这也将使贸易更加平衡。”
开放机遇
经济观察报:中国给你怎么样的印象?与你想象的有什么不同?
浦乐施:第一次我来中国的时候,我就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印象深刻。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发展迅速的高铁等。随着对中国了解的逐渐深入,我又对中国飞速增长的经济、商业模式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电子商务、太阳能(3.260, 0.00, 0.00%)等领域。还有就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和上升的雄心壮志,以及中国非常努力地试图对外走出去的意愿。
经济观察报:您对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何看法?
浦乐施:我们将参加上海的进出口博览会,这可能会让两国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我们将参加部长级的外交会议,为该峰会做更多的准备工作。此外,将有一个国家馆来展示荷兰经济的创新和可持续性。一些公司的展馆会建立在展会的商业部分,包括飞利浦、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公司,也有一些较小的高科技企业或服务企业。我们期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能带来巨大、真实的对接机遇,这也将使贸易更加平衡。荷兰对中国的进口额是对中国出口额的三倍,因为大多数从中国到欧洲的货物都是从荷兰鹿特丹港进来的。我认为今后,两国之间在贸易平衡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观察报:中荷在哪些领域是最有可能拓宽合作的?
浦乐施:首先,在食品领域有很多的发展机会。有很多荷兰大型食品公司很活跃,他们仍在拓展市场,比如乳制品企业。此外,喜力啤酒还收购了中国最大啤酒厂40%的股份。其次,荷兰一些相当发达的高科技行业等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比如在半导体行业等,两国有很多的贸易空间。第三,服务领域,比如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向荷兰发展,其他行业诸如房屋建筑设计或者咨询服务,荷兰在中国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济观察报:荷兰投资者大多数青睐中国的哪些地区进行投资?
浦乐施:荷兰大部分的投资者首先从大城市开始。比如上海、珠江三角洲的深圳和广州、以及北京。现在我们在成都看到了一些新的投资动向,这也是荷兰公司感兴趣的城市。在未来,二线及三线城市,如西安等也许会吸引荷兰企业的目光。企业们在寻找劳动力、监管、行政等资源,同时也要寻找人才。投资者对人才的渴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经济观察报:您所说的即将发生的高水平访问,会有哪些领域的企业代表参加?
浦乐施:在中国的电子商务领域有很多公司,比如阿里巴巴等,他们正在向欧洲扩张,他们也把目光投向荷兰。我们有很多电信和银行业的公司,还有高科技公司,但电子商务在欧洲还不是很活跃,是一个新的领域。在医疗领域,一些设备现在是中国制造的,正在寻找进入欧洲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荷兰和中国开展了一些项目和活动,希望在中国推广医疗体系,特别是在养老领域,养老系统在荷兰已经发展多年,我们试图把这个系统出口到中国,尝试把它放置在中国背景下与中国合作。
经济观察报:中国近期不断出台了一系列外资的开放政策,您对此如何看待?
浦乐施:中国经济的开放在过去四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领域都被逐渐开放,我认为未来仍然呈开放的态势,例如金融部门现在逐步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从荷兰人的角度,以及在与欧盟商会和企业的讨论中,我们仍然认为它应该走得更快一些。中资银行在荷兰开设分行并不是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荷兰在中国开设银行仍然有困难。当然,想在中国拥有多数股份的公司反馈是积极的。我认为中国已经在开放上走了很长一段路,已经做了大量的开放工作。
中国投资
经济观察报:荷兰以及欧洲现在的经济形势怎么样?
浦乐施:荷兰目前发展良好。我们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并重新步入了危机前稳步发展的轨道,实现了3%的稳定增长。政府债务得到解决,失业率保持了低水平,通货膨胀维持在一个温和的状态。可以说,目前整个欧洲都处于良好状态。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些国家的问题,比如希腊。尽管如此,一些国家仍在努力追赶。
经济观察报:能否举个例子介绍一下中国企业在荷兰的投资情况?
浦乐施:以华为为例,该公司在2005年就在阿姆斯特丹设立了比荷卢营销办事处。这些年来,华为在荷兰的业务不断扩展,涉足了更多领域,如物流、研发、财务等,公司目前在荷兰有超过700名雇员。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来自中国的银行。随着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增加,中国银行(3.510, -0.01, -0.28%)、中国工商银行(5.340, 0.00, 0.00%)和中国建设银行(6.580, -0.04, -0.60%)已经扩大了它们在荷兰的业务。当然,双方的联系还包括高科技、生物制药、优质食品和电子商务。
经济观察报:中国投资者到荷兰等欧洲国家投资,会遇到哪些困难?
浦乐施:我看到过一些公司的例子,荷兰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问题,有时候真的会成为障碍。有时候,我们和中国人的跨文化交流也有困难,要适应中国人的工作方式:你必须首先经营这种关系,然后才开始做生意。我们更倾向于先做生意,再一起吃晚饭。
另一方面,中国人学得很快。中国的商业模式发展很快,中国人与西方人接触,很快就知道对方思考和工作的程度。中国人可能第一次会犯错误,但他们不会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他们会学习、也有很多国际经验。随着接触的增加,中国公司具备海外经验,经常去荷兰的人都受过英美或者欧洲其他国家文化的教育,这意味着双方对中国和荷兰的工作方式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而不是越来越大。
经济观察报:您对两国之间的未来有何展望?浦乐施:两国在各个层面上还有很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丝绸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是贸易之路,在过去,荷兰作为一个航海国,在中国买卖货物,然后再卖回欧洲。现在,我们真正的兴趣在于改善贸易通道,改善鹿特丹港在贸易通道中的位置。所以我们与中国签署了一个协议,保证我们的船只在中国的一些港口快速安全的往来,从而在中国增加贸易速度、减少审批工作和检查。这就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合作方面做出具体的例子。荷兰人看重互联和物流,中国人也一样看重。
责任编辑:张国帅
身着灰色西装、头发灰白的浦乐施,与中国的渊源颇深——他在中国从事贸易和投资促进工作已经有十五个年头。在走马上任荷兰驻华公使之前,浦乐施曾任荷兰外商投资局局长,在此期间,外商投资局在上海设立了中国首个办事处。后来,他又担任荷兰经济部企业局国际司司长,在中国身影活跃。接下来,浦乐施还将以公使身份在中国度过至少3年。
十五年前,浦乐施还在荷兰外商投资局工作。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前,荷兰外商投资局主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但那次的旅行让他把目光转向了中国等新兴国家和市场。
2006年,荷兰外商投资局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此后,广州、北京和重庆办事处相继成立。这些年来在中国推广投资和贸易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中国飞速增长的经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所有这些新兴市场中,中国是最成功的。”据荷兰外商投资局信息,有近700家中国企业已在荷兰设立了运营机构。
浦乐施看到了中国在亚洲经济排名中的不断前移。目前,中国已经是荷兰的最大投资国,荷兰则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这位公使能准确说出荷兰欧维汉斯动物园两只中国熊猫的名字“武雯和星雅”。今年2月荷兰国王和王后到访北京,今年4月荷兰首相马克·吕特率领大型代表团访华,浦乐施说,他期待未来几个月中国领导人到荷兰进行高水平访问。他对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寄予很大期待。他说:“我们期望它能带来巨大、真实的对接机遇,这也将使贸易更加平衡。”
开放机遇
经济观察报:中国给你怎么样的印象?与你想象的有什么不同?
浦乐施:第一次我来中国的时候,我就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印象深刻。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发展迅速的高铁等。随着对中国了解的逐渐深入,我又对中国飞速增长的经济、商业模式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电子商务、太阳能(3.260, 0.00, 0.00%)等领域。还有就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和上升的雄心壮志,以及中国非常努力地试图对外走出去的意愿。
经济观察报:您对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何看法?
浦乐施:我们将参加上海的进出口博览会,这可能会让两国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我们将参加部长级的外交会议,为该峰会做更多的准备工作。此外,将有一个国家馆来展示荷兰经济的创新和可持续性。一些公司的展馆会建立在展会的商业部分,包括飞利浦、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公司,也有一些较小的高科技企业或服务企业。我们期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能带来巨大、真实的对接机遇,这也将使贸易更加平衡。荷兰对中国的进口额是对中国出口额的三倍,因为大多数从中国到欧洲的货物都是从荷兰鹿特丹港进来的。我认为今后,两国之间在贸易平衡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观察报:中荷在哪些领域是最有可能拓宽合作的?
浦乐施:首先,在食品领域有很多的发展机会。有很多荷兰大型食品公司很活跃,他们仍在拓展市场,比如乳制品企业。此外,喜力啤酒还收购了中国最大啤酒厂40%的股份。其次,荷兰一些相当发达的高科技行业等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比如在半导体行业等,两国有很多的贸易空间。第三,服务领域,比如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向荷兰发展,其他行业诸如房屋建筑设计或者咨询服务,荷兰在中国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济观察报:荷兰投资者大多数青睐中国的哪些地区进行投资?
浦乐施:荷兰大部分的投资者首先从大城市开始。比如上海、珠江三角洲的深圳和广州、以及北京。现在我们在成都看到了一些新的投资动向,这也是荷兰公司感兴趣的城市。在未来,二线及三线城市,如西安等也许会吸引荷兰企业的目光。企业们在寻找劳动力、监管、行政等资源,同时也要寻找人才。投资者对人才的渴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经济观察报:您所说的即将发生的高水平访问,会有哪些领域的企业代表参加?
浦乐施:在中国的电子商务领域有很多公司,比如阿里巴巴等,他们正在向欧洲扩张,他们也把目光投向荷兰。我们有很多电信和银行业的公司,还有高科技公司,但电子商务在欧洲还不是很活跃,是一个新的领域。在医疗领域,一些设备现在是中国制造的,正在寻找进入欧洲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荷兰和中国开展了一些项目和活动,希望在中国推广医疗体系,特别是在养老领域,养老系统在荷兰已经发展多年,我们试图把这个系统出口到中国,尝试把它放置在中国背景下与中国合作。
经济观察报:中国近期不断出台了一系列外资的开放政策,您对此如何看待?
浦乐施:中国经济的开放在过去四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领域都被逐渐开放,我认为未来仍然呈开放的态势,例如金融部门现在逐步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从荷兰人的角度,以及在与欧盟商会和企业的讨论中,我们仍然认为它应该走得更快一些。中资银行在荷兰开设分行并不是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荷兰在中国开设银行仍然有困难。当然,想在中国拥有多数股份的公司反馈是积极的。我认为中国已经在开放上走了很长一段路,已经做了大量的开放工作。
中国投资
经济观察报:荷兰以及欧洲现在的经济形势怎么样?
浦乐施:荷兰目前发展良好。我们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并重新步入了危机前稳步发展的轨道,实现了3%的稳定增长。政府债务得到解决,失业率保持了低水平,通货膨胀维持在一个温和的状态。可以说,目前整个欧洲都处于良好状态。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些国家的问题,比如希腊。尽管如此,一些国家仍在努力追赶。
经济观察报:能否举个例子介绍一下中国企业在荷兰的投资情况?
浦乐施:以华为为例,该公司在2005年就在阿姆斯特丹设立了比荷卢营销办事处。这些年来,华为在荷兰的业务不断扩展,涉足了更多领域,如物流、研发、财务等,公司目前在荷兰有超过700名雇员。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来自中国的银行。随着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增加,中国银行(3.510, -0.01, -0.28%)、中国工商银行(5.340, 0.00, 0.00%)和中国建设银行(6.580, -0.04, -0.60%)已经扩大了它们在荷兰的业务。当然,双方的联系还包括高科技、生物制药、优质食品和电子商务。
经济观察报:中国投资者到荷兰等欧洲国家投资,会遇到哪些困难?
浦乐施:我看到过一些公司的例子,荷兰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问题,有时候真的会成为障碍。有时候,我们和中国人的跨文化交流也有困难,要适应中国人的工作方式:你必须首先经营这种关系,然后才开始做生意。我们更倾向于先做生意,再一起吃晚饭。
另一方面,中国人学得很快。中国的商业模式发展很快,中国人与西方人接触,很快就知道对方思考和工作的程度。中国人可能第一次会犯错误,但他们不会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他们会学习、也有很多国际经验。随着接触的增加,中国公司具备海外经验,经常去荷兰的人都受过英美或者欧洲其他国家文化的教育,这意味着双方对中国和荷兰的工作方式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而不是越来越大。
经济观察报:您对两国之间的未来有何展望?浦乐施:两国在各个层面上还有很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丝绸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是贸易之路,在过去,荷兰作为一个航海国,在中国买卖货物,然后再卖回欧洲。现在,我们真正的兴趣在于改善贸易通道,改善鹿特丹港在贸易通道中的位置。所以我们与中国签署了一个协议,保证我们的船只在中国的一些港口快速安全的往来,从而在中国增加贸易速度、减少审批工作和检查。这就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合作方面做出具体的例子。荷兰人看重互联和物流,中国人也一样看重。
责任编辑:张国帅
下一篇: 出海记|海尔在德国向当地品牌发起挑战
- 凡本网注明"来源:第一展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第一展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第一展会网,https://www.onezh.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中法经贸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在布里斯班举行
- 拥抱5G时代,中国元素闪耀巴塞罗那(新闻现场)
- 2019拉斯维加斯“中国之夜” 为中美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 综述:2019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三大看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联合新闻公报
- 中国纺织品(缅甸)品牌展吸引近百家中企参加
-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会悉尼举行 澳多家企业签署参展协议
- “俄中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大有可为”
- 推动中科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 中国与新加坡力拓“一带一路”合作新空间
- 中国旅游线路在意大利国际旅游展上受关注
- 中国自主品牌组团出海 传统文化工艺广受好评
- 中国纺织行业自主品牌推广活动在巴黎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