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海鲜展今日在香港开幕 为期三天
2014/9/2 9:08:02 来源:美通社 点击次数:123-买家趋向健康饮食,反应热烈-为期三日的亚洲海鲜展,今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开幕-超过180间参展商陈列各类水产品及相关服务
香港2014年9月2日电 /美通社/ -- 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及供应商云集香港,参与为期三日的亚洲海鲜展,藉此拓展业务和建立联系,把握商机进军蓬勃的亚洲水产市场。继2013年刷新入场人次记录后,亚洲海鲜展被奠定为水产业界最重要的盛事之一。
第五届亚洲海鲜展占地超过2,000平方米,吸引来自32个国家逾180个参展商,展示全球各地的水产品、优质服务及先进的加工设备。入场人士包括来自大型超级市场、酒店、餐厅、航空公司、邮轮及特约餐饮业的买家,以及国际水产零售商、批发商及进出口商,精英云集,场面盛极一时。
亚洲海鲜展展会总监曾慧儿女士表示,水产业蕴含巨大商机,时至今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迅速的食品行业之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指出,鱼类产品的全球出口总值在2013年达至高峰的1360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增长超过5%。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共同发表的报告中,亦预测2023年全球人均鱼类消耗量,将近20.9公斤,远超2011至2013年平均的19.2公斤,增长速度可见一斑。
曾女士引述近期的世界银行报告,喜爱水产的亚洲市场将雄据2030年全球七成鱼类消耗量。“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城市化、渔业产力扩张,以及分销渠道的改善等均为全球和地区水产消耗量激增的原因。”
与此同时,中国对全球鱼类和海鲜行业的影响将预料增加。曾女士续称:“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于2014年进行有关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研究,当中反映中国自2002年,已一跃成为鱼和渔类产品最大的出口商,其进口量亦正迅速增长。”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报告指,中国的水产品贸易于2013年创下记录,出口及入口总值分别为196亿美元及80亿美元。自2011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进口国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增长主要与国内对非原产水产品种的消耗量上升有关。
曾女士指出,由于中产阶级收入增加,对优质水产如新鲜及烟三文鱼、龙虾、海胆、海参和鲍鱼等的需求上升,因此中国由纯出口国渐渐演变为进口国。她更指有证据显示水产消耗量与消费者收入优裕有直接关系。
曾女士表示,由于中国大陆的需求增加,国际水产公司更热衷招揽该区的新顾客。她说:“我们在香港举办亚洲海鲜展,因为香港是中国大陆与世界各地的重要贸易枢纽,亦是运送水产品到其他亚洲主要市场的重要分销中心。”
鉴于香港的独特有利位置、监管环境、先进的货运基建和完善法律制度,曾女士认为香港正扮演着国际水产贸易港口的独特角色。香港旅游发展局的研究更反映,30-40%进口香港的鱼类及水产养殖产品,会即时转口到其他国家,当中包括美国、越南、台湾及中国大陆等地区。
香港市民也对水产情有独钟。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报告显示,700万港人每年人均消耗超过70公斤的水产,在亚洲区内位列第二,所需求的鱼类产品五花八门,由低价有鳍鱼如黄花鱼和鲤鱼,以至贵价的鲍鱼和龙虾不等。
根据全球贸易数据显示,由于香港对水产的消耗量大,加上本地渔业息微,近95%区内所消耗的水产均从日本、中国大陆、澳洲和美国等地进口。
爱尔兰海洋渔业局的评论指出,2025年全球人口将预计上升至80亿人,在2030年全球水产需求则额外增加42万公吨。曾女士表示可持续发展水产会继续成为本届展会的重要议题。
她说:“为确保未来全球资源的供应保持健康稳定,制定相应的议程和策略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亚洲海鲜展中举行可持续发展水产研讨会,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鼓励业内人士,推行对环境和经济均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营商模式。”
曾女士认为,在全球层面而言,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和对水产的要求各有不同。根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在2014年发表的数据,鲜虾占国际鱼类贸易总额约15%,其次为三文鱼占14%;深海鱼如鳕鱼、白鳕和阿拉斯加鳕占10%;吞拿鱼占8%;软体类水产如鱿鱼、墨鱼和八爪鱼则占约3%。
前身名为Asian Seafood Exposition的第五届亚洲海鲜展(Seafood Expo Asia),由即日起至2014年9月4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5BC举行。除展览外,现场活动还包括研讨会、新产品展示厅、专为大厨精英而设的厨师交流会、大师学堂,以及厨艺示范等。香港餐饮展亦将同期举行,必定令你大有收获,满载而归。
文章导航
- 上一篇: 重庆火锅抱团参加文博会
- 下一篇: 首届广东佛山电商嘉年华19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