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深圳车展之思
2011/9/21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深圳车展,每年一次,走过15个年头,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起伏,也走出有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从最早的经销商参展,到如今以厂家为主,深圳车展规模、数量在不断壮大,曾经因为加入香港的老爷车元素、澳门的赛车文化而颇具南粤特色,也曾经追随环保绿色潮流,如今则回归更加纯粹的大卖场风格,主办方只能以“中立”自居,告诉消费者和媒体,其实我不想偏袒谁,你们爱看谁就看谁,想买啥就买啥。
这倒让笔者一时无语,想起去年看完车展有严重被忽悠之后、愤然写下“挂羊头、卖狗肉”倒是平静很多,今年车展乖巧地把“低碳城市、绿动未来”这类大口号隐藏起来,起码在名义上并没有过份的噱头让人失落。因此笔者今年在看完车展后,虽依然感觉如同嚼蜡,但情绪上至少保持平和。人平和了才能思考问题。
先还是提一点,把名称也痛快的换了,就叫“深圳车展”吧,港澳元素已经离开两年了,不需要再延续,深圳这个名片本身足够响亮,要有信心。去百度搜索“深圳车展”的信息和搜索量也远远大于“深港澳车展”,也说明了民意大多数如此认定,诸多媒体在报道中也更喜欢用“深圳车展”,既然如此,就遂了民愿吧。
从展会本身而言,今年使用的展馆面积更大,但参展的除了汽车品牌之外,更是增加了房地产、银行以及众多与汽车相差甚远的行业,这类事物的出现严重破坏了车展的纯粹性,对今后发展非常不利。我们可以理解组办方充分利用场馆的心理,但如此方法恐怕负面效应很大,为什么不可以给汽车后市场品牌,甚至是改装行业、汽车租赁等行业更多空间,毕竟这些也是汽车消费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在深圳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能后述这些企业拿不出像房地产那么多的参展费用,但笔者认为展会已经有这么汽车厂家参加,举办方的赢利能力不是问题,应该牺牲点物质利益来换取展会的纯粹性和观众的信息需求。
其次,本次车展虽然有众多厂商参加,但绝大多数是厂商出参展费和布展,本地经销商供车,而厂家和经销商的目的统一,就是在车展期间多卖些车。这样一种模式导致了厂家认为没有必要将未上市车型拿来,甚至连即将上市的车很多都没有出现,比如新马自达3三厢、标致508等。即便如奥迪这样包馆的大手笔,展台上也缺少了A1、Q3这些在上海车展才亮相过的新车。我们只能为深圳市民们感到惋惜。笔者认为,组办方还是应该积极与厂商协调参展车型,以提高展会含金量,只卖场地不管车型的做法,显然并不是负责任的行为。
其三,深圳车展向来是汽车消费活跃著称,各大品牌在车展期间有格外的优惠活动,深圳地区的网络媒体也是拉开阵势,“万人团购”的噱头可见。实事上,车展成为大卖场是深圳车展一贯的风气,甚至可以成为车展的吸引人的亮点,并无可厚非。然而,车展中奋斗在一线的经销商却没有几家敢打出自己的品牌与旗号,只能站在汽车厂商的背后躲躲藏藏。我们深圳不乏多品牌经营、有实力的经销商,经销商也应该注意提升自己品牌价值,笔者认为车展组办方不应该忽视经销商的宣传需求,完全可以开辟经销商展示区,给经销商展示其服务能力、企业文化的机会。
有人说,深圳车展就是充满商业味道的车展,笔者从不置否,也不认为有何不可。广东的商业文明本身形成了其独有商业文化,在这里,有着比全国更充分的竞争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这些优良的东西都可以引入到车展中来,比如我们可以开辟购车快速通道,方便有意向的客户进场;也可以为销售人员和消费提供更好的洽谈环境;我们在展场内可以设置更多休息、餐饮区,让大家更轻松便捷;停车场不够用,可以引导人群到周边停车等等。既然我们达不到北京、上海那样国际A级车展的学术氛围,也不能与广州车展参展数量质量相比,我们完全可以将深圳的开拓创新精神和优质服务理念拿来,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
|
文章导航
- 上一篇: 从工业展窥探陶瓷行业的四大发展趋势
- 下一篇: 全球商业展会百强地图 规模化走势日趋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