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十年打造夏季会展名城
2014/6/13 9:54:40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点击次数:■全局
盛夏七月,森林环绕的贵阳依然天朗气清、凉爽宜人。与凉爽气候息息相关的,是排得满满当当的会展档期。
贵阳年平均气温为14.9℃,其中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6℃。宜人的气候,是贵阳发展夏季会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合举行各种专业会议、赛事、展览、节庆活动。2013年全年,150余场大型展会将在“爽爽贵阳”轮番上演,其中近三分之二集中在气候舒适的5月至10月。
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贵阳的会展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日益成为辐射广、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亮点
2007年底,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会展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产业进行打造;2010年,我市提出“用十年时间打造夏季会展名城”的目标;2012年1月12日,国发2号文件从国家层面明确大力支持贵阳发展会展业;2011年1月,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备、设施最先进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投用(其中包括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国际生态会议中心)。
贵阳会展经济,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
“近年来,贵阳用智慧与汗水,精心培育、悉心打造,紧紧围绕中国夏季会展名城的目标,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成熟的市场、先进的会展场馆,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战略和装备制造、煤磷化工、现代制药等六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引进一批优势品牌会展项目。”贵阳市会展经济促进办公室副主任邓召云说。
近年来,随着中天会展城、贵阳奥体中心、凯悦酒店、万丽酒店等一批酒店、展馆基础设施的投用,贵阳会展业的硬件瓶颈被打破,各类节庆会展活动日益增加。
据统计,2011年,全市会展业综合效益达7.2亿元,较2010年增加25%,高出同期GDP增速10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举办展会项目34个,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品牌展会6个,占所有展会项目的17.6%,展出面积共计46万平方米;接待会议339个,其中国际会议12个;举办大型节庆活动4场;举办大型赛事活动14场,参赛人数1万人次、观众35万人次;会展企业达50余家,会展从业人员约2000人。
“2012年,贵阳的会展经济呈现出我们预期之外的爆发式增长,而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保持。”看着贵阳会展业一步步发展壮大,邓召云喜出望外。“2012年,贵阳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43个、会议433场,同比增长27.73%,观展参会人数约35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78.25%,直接拉动交通、旅游、餐饮、广告等行业综合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邓召云说。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约152个(场),参会参展人数约355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亿元,综合经济效益45亿元。其中,展览42个,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观展人数60万人次;各类大、中型会议70场,参会人数近3万;文化节庆活动20场,参观人数280万人次;各类赛事活动20场,参赛观赛人数12万人次。
根据2013年6月出台的《贵阳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12——2015)》,我市将把打造“一主四副五环绕”会展业空间布局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改变区县以零散中小型会展活动为主的局面,寻找会展经济新的增长极。
依托良好的硬件基础和优惠政策,观山湖区迅速成长为我市会展业发展的中心区域。在规划期内,我市将打造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及经开区、白云区四个副中心,主要打造品牌会议及会奖旅游项目和公众展览展销项目;打造乌当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五个支撑性环绕区域,以发展精品节庆、大型赛事、会奖旅游项目为主,形成会展业发展的支撑性区域。
“主辅结合、各具特色”的“一主四副五环绕”会展业空间布局形成后,到2015年,我市将初步建设成为在西南地区有影响力、在国内会展业中有大特色、在国际合作中有认知度的重要会展城市,全市会展业综合效益年均增速保持在20%至25%以上。
同时,我市将高起点策划、高标准谋划、高水平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中国(贵阳)中医药博览会,使这三个项目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会展项目;依托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精细打造包括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暨展览会和中国(贵阳)山地自行车大赛等十个国家级知名会展项目;发展50个在西南地区具有特色和知名度的会展项目。
贵阳会展经济正在“破茧”,迈向中国夏季会展名城的步伐正在加快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
文章导航
- 上一篇: 宁波:展会接踵至 1:9效应凸现
- 下一篇: 河南三门峡:大型展会聚人气拢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