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中国会展业的第一支基金在哪里?

中国会展业的第一支基金在哪里?

2014/1/29 15:08:26 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点击次数: 
范培康 新年前后,几宗外资高价并购展览项目的新闻,再次搅动业界敏感的神经,英国ITE天价收购上海涂料展,英富曼超过3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容博览会。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资展览公司着手并购内地会展企业和项目......
     新年前后,几宗外资高价并购展览项目的新闻,再次搅动业界敏感的神经,英国ITE天价收购上海涂料展,英富曼超过3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容博览会。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资展览公司着手并购内地会展企业和项目,如1998年亚洲博闻(UBM)收购上海博华。迄今,外资用了近20年时间,累计20多亿元人民币资金,将国内数十个品牌展览项目和企业收入囊中,占据了国内会展业并购案例的90%以上。10多年前曾有人断言,只要拿出10亿美元,就可以买断整个中国会展业(当时,全国会展业直接产值约80亿元人民币)。面对外资的“跑马圈地”,有民族情怀的业界人士纷纷呛声,中国会展业要有产业安全意识,不能重蹈汽车工业覆辙,任凭外资长袖善舞、大肆鲸吞。但是,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外资仍然忙着在收购、在布局。国内会展企业的收购案例呢?会展城市的布局案例呢?
    在为数不多的国内业间收购案例中,比较亮眼的是2010年12月,谋求上市的民营会展企业大连北方,以现金及股权置换方式重组上海东博机床展,并扬言要到海外并购会展项目,但至今没有上市的消息。笔者在曾主持的城市会展办负责人座谈会上发现,全国有40多个城市把会展业列为“支柱产业”,还设立了“会展基金”。但事实上,“会展基金”均属扶持本地会展业的临时拨款或专项资金,主要投入政府主导型展会及节庆活动,奖励本地会展开发及吸引外埠项目落地,开展会展人才培训,建造及维护场馆等。不少会展办负责人还大倒“苦水”:“资金有限!”
    国内会展企业间的并购,是自身发展、扩大市场的企业需求。外资对国内会展企业和项目的收购,既为满足其母体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需求,也为实现行业控制、消灭竞争对手“提钱”布局。城市政府的扶持资金,立足本区域会展需求,出于局部利益的考量。上述均未着眼于中国会展产业整体的发展。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会展业整合尚处在初级阶段。
    资本运作,简言之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企业间的兼并,属于“大吃小”的“并强购弱”,或者是“强强联合”;二是在政府资金扶持下的资源整合、资产重组;三是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进行产业投资及企业股权买卖。股权投资基金通过私募形式对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并附带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又被称为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简称PE)。与会展业间“并强购弱”不同的是,PE属于产业投资,是为了分享该行业成长带来的高利润,是为了基金到期后(通常5至7年)的退出(而不是为了控制),理想的方式是通过IPO退出,赚取高市盈率带来的巨额利润。为达到IPO要求,PE需要快速整合行业资源,提供投后管理,配置各种资源,让目标公司实现增值,做大做强。投资方向上,不受地域和行业限制,因此客观上将助力产业的整合和健康发展。
    资本逐利,是资本本性。但奇怪的是中国会展历时30年,业内企业上市的呼声很高,至今却居然还没有一支专门投资会展业的PE出现?!会展业既属于现代服务业九大板块之一,也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六大板块之一,在国民经济行业序列中也有专属编码代号,更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到2011年全国仅文创产业领域的私募基金已有155支,募资总额1300多亿元人民币,首期到位500多亿元,已投出的仅200多亿元,还有大量资金积压,为什么都一窝蜂地挤到影视、动漫、演艺领域去争抢,却没有任何一支PE关注会展业?
    难道是会展业体量尚小、成长性低,未能引起“资本家”的关注?据《2013年中国展览业报告》统计,去年全国会展业直接产值3600亿元人民币,并继续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全国专业场馆数量跻身世界第二,平均每个省区市10个;每年举办经贸展览近8000个,平均每天有22个展览在各地进行……会展业是规模经济,单位展览面积越大成本越低。5万平方米展览的毛利40%没有问题,大规模品牌展览的毛利更高达60%甚至以上;项目做大以后,还可以分拆、异地移植和复制。而场馆建设是重资产投资,动辄数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却依然有那么多各类资本进入,累计投资数千亿甚至上万亿,造成国内场馆新建、扩建、改建高烧不退。为什么对轻资产、低投入、高回报、短周期、好现金流的组展公司、会展项目反而没有资本的青睐和追逐,放任外资在一二线城市没有任何压力与对手的收购?是会展企业的保守,不放心出让股权,还是“资本家”的麻木,不了解会展项目的高成长性?
    会展属于竞争性行业,根据三中全会“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符合充分放开和“混合体制”的许可。随着握有专业展览资源的行业协会即将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各地大幅削减政府办展经费(如北京市长王安顺在市人大会议上宣布“消减政府主导型会展40%经费”),会展业将出现不少值得资本关注的机会。当然,笔者还在思考,除了上述因素,上海、天津等地40万至50万平方米巨型场馆的投建和即将运营,是否会成为中国会展业新一轮“大洗牌”的导火索,引爆行业资源重新整合、跨界投资合纵连横的“甲午风云”?
    2013年上演了传奇的天弘基金凭余额宝8个月时间从默默无闻变身25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基金行业老大。笔者想知道,中国会展业的第一支股权投资基金何时出现?谁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政府、国企、外资还是民间力量,引领这支PE奇兵,在中国会展业内“马首是瞻”、“马到成功”?
    (作者系中国贸易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