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广交会落幕:九成订单是短单 出口企业担忧多

广交会落幕:九成订单是短单 出口企业担忧多

2011/5/7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 
  

       出口企业担心汇率和政策调整,加上成本持续上升,在缺乏议价能力的情况下,只能接短单

 

  一个好创意,一个好设计灵感,海外销售中的一点与众不同,都可成为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依托

 

  第10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5月5日下午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据广交会组委会统计,截至5月4日,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368.6亿美元,与上届秋交会相比增长5.8%;到会采购商超20万,再创历史最高。

 

  从成交数据来看,本届广交会似乎是实现了到会采购商和出口“双增长”,但深入分析具体出口状况,企业面对的诸多疑惑与困扰不容小觑,对此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用了12个字表述:“形势复杂多变,企业负重前行。”

 

  价格普涨一成左右——

 

  交易额增幅没有跑过商品价格涨幅

 

  今年广交会与往年不一样,自第一期开馆那一刻起,有一个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总是羞羞答答的词被多数企业喊出来了,这个词就是“涨价”。

 

  刘建军介绍说,本届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普涨,普通商品涨幅在5%—10%,绿色低碳环保产品比重提高,提价幅度在15%—20%,这在往届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

 

  在展馆现场,宁波广博文具公司总经理舒跃平介绍说,目前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等都在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对企业来说不涨价是不可能的,现在他的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约10%,多数国外采购商对“涨价”表示理解,但也有部分客户表示难以接受,出现了订单流失。

 

  记者对比交易统计数据发现,出口商品价格涨幅普遍在5%—10%,但本届广交会总交易额增长仅仅5.8%,交易额的增长没有跑过商品价格的涨幅。

 

  短单占全部订单90%——

 

  原来是采购商下短单,现在是企业只接短单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广交会上出现了一个词:“短单”,也就是3个月之内交货的订单。

 

  本届广交会订单中短单占90%,长单仅占10%。如此高的短单比例为近年罕见,对出口企业来说很难有计划地安排半年的生产;对海外采购商来说,到时断货赶单都来不及。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国际金融危机后,广交会上短单剧增,是因为采购商对后市存有疑虑,下单谨慎;而现在短单比例如此之高,倒不是采购商不舍得下单,而是出口企业担心汇率和政策调整,加上成本持续上升,他们只敢接短单。

 

  对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变化对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广交会副主任文仲亮介绍说,企业锁定汇率,采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向海外采购商转嫁成本等一系列方法都可以化解。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缺乏议价能力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对绝大多数出口企业都是一厢情愿,留给他们的只有一个可以自己说了算:接短单,不接长单。

 

  转型升级找路径——

 

  组织国际设计师与参展企业对接

 

  面对纷繁芜杂的外贸形势,如何找到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珠海格力电器海外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友元表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归根到底是靠技术。但是短时间内能够在技术上实现突破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

 

  广州麦欧服饰有限公司总裁周金松介绍说,汇率每变化1个百分点,对成本的影响可能达到5%,这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消化不了的。好在麦欧服饰主打设计,在国外也算是一个中等品牌,汇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全部可以消化,才敢放心大胆接长单。

 

  文仲亮表示,外贸方式转型升级,并非是要企业都去掌握“核心技术”,也并非是要求企业全部走上节能环保、品牌经营的道路,找准企业目前的优势,在一点上寻求突破,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好的设计灵感,海外销售中的一点与众不同,都可以成为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依托。

 

  本届广交会期间,商务部通过组织国际设计师与参展企业对接、推荐开展外贸的电子商务平台、召开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座谈会和知识产权研讨会,提高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识,推动企业走出转型升级切实可行的一步。

 

  来源:人民日报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