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健:让中国-东盟博览会常办常新
2011/8/10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核心提示:近年来,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国内展会竞争日趋激烈,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又召开在即。广西如何创新博览会筹办工作,突出早发优势,实现做大做强?对此,记者专访了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郑军健。
记者:提起广西的对外开放,人们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探索政府主导型展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典范,其意义何在?
郑军健:在国家部委的支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7届,搭建起中国与东盟政治、外交、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更重要的是,博览会有力地增进了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和友好交流,推动了双边经贸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双边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多领域的合作;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形成广泛影响力,成为中国与东盟、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典范,服务了国家战略,带动了广西经济发展。
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至今,已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最重要的交流平台。作为博览会的具体承办部门,广西博览局如何正确把握和运作?
郑军健:必须不断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化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的部署,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创新,把博览会持续发展和深化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博览会为国家、为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的合作机制,推动博览会在服务好国家战略、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新高地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既得成绩基础上,想方设法让中国-东盟博览会常办常新,永葆旺盛活力和吸引力。
创新为先
完善合作新模式
记者:一招鲜,吃遍天。多年来,博览会在专业化、市场化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在这方面是否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合作模式?
郑军健:创新,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显著成效和不断发展的关键。博览会要继续发挥好平台作用,提升吸引力、影响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广西发展上更有作为,发挥更大作用,必须通过创新,建立完善的集政治外交、经贸,以及多领域合作为一体的新颖独特合作模式,形成特色。
在实践过程中,博览会摸索出了以政治外交带动经贸以及多领域合作,以经贸带动教育和文化合作,促进政治互信、友好交流、政商互动,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的新模式,形成的博览会独特优势,是其他展会所不具备的。
记者:这种合作新模式既是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是一种大胆创新。下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竞争日益加剧的国内会展业?
郑军健:7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符合展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及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必须明确,完善这种模式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挑战、竞争形势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一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实施插手南海问题、重返东南亚战略,使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形势更为复杂;另一方面,国内不少省市通过展会等形式加大开拓东盟市场的力度,在某些方面分散了办好博览会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充满信心,发挥好对东盟合作的早发优势,又要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发展和完善博览会模式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完善各种工作机制,确保博览会在与各省区市、各种展会竞争中保持吸引力和生命力。
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自贸区建成和“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新机遇,从更高战略层面进一步完善合作发展新模式,做好博览会持续发展工作,增强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健全机制
推动全方位合作
记者:众所周知,广西是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够举全区之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而且是连续举办,实属不易。如何形成长效机制,且常办常新?
郑军健:博览会是广西在不具备各种基本条件和办会经验情况下举办的,许多工作都在应急状态下实施。随着形势的发展,博览会必须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健全工作机制。
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会展业发展迅速,展会林立,博览会作为一个年轻的展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不易,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思路,提高工作的机制化、专业化程序,突出特色,在办会机制、内容、形式上大胆创新,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
记者:由于中国-东盟博览会承载着政治、外交、经济等多重使命,肩负着带动广西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重任,而且无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承办工作任务尤为艰巨。怎样做到既有自身特色,又兼具国际高标准展会水平?
郑军健:首先,进一步完善高规格办会机制,在邀请中国和东盟各国政要出席工作上争取实现机制化、常态化,提高效率;其次,使博览会的内容和形式更符合自贸区建设需要,把各国的合作需求变成实践,把自贸区商机传导给各国企业,形成更有竞争力的生存和发展优势;再次,建立合作机制,把各领域的合作常态化、固态化,为经贸以及人文领域交流合作提供保障,发布信息,创造商机。
具体说来,在邀请部长、国际组织首脑、商协会会长(领袖)、世界知名企业家等出席工作上,要形成配套的工作机制,既体现博览会合作共赢的特色,又能提升博览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载体,为政商交流互动搭建平台,让更多各国政要推动经贸活动,与各国企业商家开展交流合作,引导广大企业商家及时把握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有关经济政策及产业发展方向;增进企业商家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和广西发展规划、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的了解,拓展各国企业间合作的空间,形成政商互动的工作机制,从而把国家层面的共识推进到企业、地方实施层面。
在拓展博览会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要紧扣《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不断创新展会内容和形式,满足企业开拓自贸区大市场的需求。同时,有计划地扩大博览会规模,把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为第一会场,继续使用广西展览馆作为第二会场举办农业展,新增南宁华南城展览中心作为第三分会场举办轻工展,形成“一会三馆”的新格局,更好地满足企业参展需求。同时举办更多的专业展,为双方企业合作创造更多商机。
此外,要不断丰富和优化展览内容,让企业更好地享受自贸区商机。在展览中兼顾各方需求,引导东盟国家包馆参展,分别集中展示各自特色。在不同国家的展馆中,逐步突出本国重点行业,将重点参展行业集中展示,形成相对独立的展区,提高参展效果。
记者:要推进与东盟各国的全方位合作绝非一日之功,除了以上必要措施,还有哪些补充?
郑军健:还要着力做大做强投资促进工作,加强与11国投资促进部门的合作;加强投资项目的收集、推介和撮合,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创造推动企业“走出去”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打造成为“走出去”投资东盟最好的展会。
同时,通过举办论坛、会议和相关活动,邀请各国各个领域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开展对话交流,解决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对海关、检验检疫、金融、港口、物流等相关领域服务配套提出的新问题。
扩大实效
促进经济大跨越
记者:如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是广西的一张响亮名片,在促进对外开放合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7届博览会,广西取得了哪些实质成效?
郑军健:中国-东盟博览会将政治外交、经贸促进和多领域合作结合起来,形成与东盟进行全方位、包容性很强的合作发展模式,集中了各种资源和人脉,深化了广西与东盟全面友好合作,为广西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承办博览会,提升了广西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获得国家政策的倾斜,得到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政府部门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使广西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大大提升。
记者: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既服务了国家战略,又带动了广西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实效,实现经济大跨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郑军健:在新形势下,博览会将加大整合各种资源的力度,把广西与东盟开放合作的特色进一步扩大、完善和巩固,并不断创新,推动合作需求由共识走向实践。
一是,集合国家部委、东盟国家政府部门、商协会和企业、国内各省区市政府、港澳台地区及中外媒体等各种资源和信息,促进广西与东盟的开放合作更加机制化、常态化。争取更多中国和东盟各国政要与广西地市、部门、企业家交流对话,统筹安排博览会贵宾到各市顺访,实现政企对接与互动。
二是,深化平台作用,带动广西各地市的发展。通过博览会平台,深化广西各地市与东盟国家和国内省区市之间交流合作,促成更多类似于钦州中马产业园区、广西农垦承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合作项目,不断扩大广西企业“走出去”规模,提高“走出去”水平,带动广西城市软硬件建设。
三是,发挥博览会文化推动的重要作用,把广西与东盟的合作由经贸领域扩大深化到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更多领域,形成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与人文相结合的复合型合作模式,为广西发展提供更多人力资源,积累更广泛人脉,促进文化软实力快速提升,为全面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
文章导航
- 上一篇: 论云南会展业人才培养问题
- 下一篇: 赵树丛:打造我国现代林业产业的品牌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