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会展研究 > 上海世博会视角下的会展经济思考

上海世博会视角下的会展经济思考

2011/9/21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下,现代服务业正在逐步代替传统服务业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会展活动、会展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最终形成会展经济的趋势,尝试性地研究会展经济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成效。

 

  一、研究缘起:会展经济的内涵厘定

 

  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对于中国来说是两个全新的概念,而在国外尤其是一些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会展业或会展经济已经成为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世界权威性的国际会展组织——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全世界每年举行的参加国在4个以上,与会外宾人数在50人以上的各国国际会议已达40万次以上。由此可见,会展经济已经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一)从会展到会展经济

 

  会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集体性和平活动。狭义的会展是展览及伴随其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会议的总称①。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分工越来越细,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

 

  会展经济是第三产业发展日益成熟后出现的一个综合性更强、关联性更大、收益率更高的经济形态,可以作为该地区第三产业成熟化和完善化的标志。就世界上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会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成熟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因为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一样均涉及到衣、食、住、行、游、购、娱,而且会展活动需要有其专用的场馆条件和设施。会展业在国际上被称为“触摸世界的窗口”和“城市的面包”,可见会展业是联系城市与世界的桥梁。

 

  (二)会展经济的特点

 

  1.关联性强。会展经济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边检、海关以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部门,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效益性高。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为20%-25%以上。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产业的社会收入为9。从国际上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以及新加坡和香港等这些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和经济空前繁荣。美国一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览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法国展览会每年营业额高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250亿法郎左右②。香港每年也通过举办各种大型会议和展览获得可观收益。

 

  3.互动性好。会展经济与旅游业具有显著的互动特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并日趋成熟时才有可能被会展组织者考虑来作为举办地。而一旦会展活动举行了,他就会推动旅游业为其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促进该地旅游业的发展与优化。

 

  二、实证考量: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分析

 

  2010上海世博会刚刚闭幕,它对中国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重大而积极地影响。

 

  (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2010上海世博会在纺织行业、交通行业、新能源、航天方面都展示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如由八院所属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世博中心兆瓦级光伏电站已经竣工,充分体现了太阳能与建筑、绿色技术的和谐统一。

 

  (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结构,加速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2008年上海人均GDP己经达到7599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折算成美元为9500美元(以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价1:8计算),而据统计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超越,传统产业将面临“技术门槛”,关键是要整合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世博会是第一届信息化的世博会,促使上海将信息化作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突破口,而世博经济更有利于放大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外资流入量,从而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

 

  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这就为我国在新世纪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力的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四)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象征。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将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三、理性反思:会展经济在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中的成效预测

 

  从国内会展城市的发展态势和国外会展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中国会展城市必将呈现出以下四大趋势:

 

  (一)城市会展集群趋势

 

  在划分区域的各会展经济产业带中,邻近城市举办的会展活动往往在时间上能相互衔接起来,在一段时间里形成了地区性的会展热潮,使会展城市呈现出集群趋势。这些展会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使客商参加完一个展会,又可以接着参加另一个展会,不但可以节省客商的时间和费用,而且可以利用各个展会的辐射优势,把各大会展共同向前推进。

 

  (二)城市间建立战略联盟,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为迎接来自国外著名会展公司的挑战,谋求共同发展,一些省内或区域内相邻的城市将可能结成会展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战略联盟,能促进区域会展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加速会展经济向国内外辐射和延伸,一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壮大势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目前,珠江三角洲的两大城市广州、深圳已有意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打造“华南展都”,以迎接来自欧美会展界的挑战。

 

  (三)专业会展公司成为会展市场的主导力量

 

  随着会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各会展城市将逐渐改变过去由政府直接参与会展活动的做法。也就是说,政府将逐渐从具体的组展活动中退出来,实现“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分离,重点加强对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培育、扶持、壮大自己的会展企业,使专业会展公司、尤其是一些民营展览公司成为会展市场的主导力量。

 

  (四)依托城市产业特色,培育有地区特色的品牌展会

 

  培育品牌化的展会已成为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当前各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形势看,为避免与其他城市的直接竞争,各会展城市将考虑自身的特点,突出“特色”,发挥和挖掘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培育以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专业特色展、名牌展。

 

  四、结语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会展业作为一种经济表现形式,其存在的形式、内容、功能和办展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变化。可以预见,会展业研究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课题。会展经济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将会展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