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博览会24日开幕 观众可现场"自助式"鉴宝
2017/11/23 10:04:26 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次数:
来源标题:观众可现场“自助式”鉴宝
一年一度的文物界盛会——“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本周五将亮相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今年文物博览会的主题是“文物、科技与生活”,大量与科技相关的精彩文物、展品将在博览会上亮相。淮海战役时,粟裕使用的手摇式电话的“同款”机型、二战时美国人生产的手机“雏形”SCR536的真机、上世纪20年代的大型投币圆盘式八音盒……都将与观众见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古玩西医”的鉴赏家关海森,将带来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古玩鉴定仪器——便携式光谱仪,观众可在展会上现场“自助式”鉴定随身佩戴的玉石和珠宝,并当场获取结果。
百件古代精品瓷“成双成对”
古玩鉴赏家、收藏家关海森为今年的文博会带来了“好事成双·古代精品瓷器对藏展”。他告诉记者,“对藏”,顾名思义收藏的都是“成双成对”的瓷器,此次展览共有50对、合计100件百年以上的古代精品瓷器集体亮相。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成双成对’寓意非常吉祥,所以在中国古代许多建筑、器物、艺术品都是成双成对的。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要经历自然地、人为地各种原因的破坏,能够完整地、成双成对地保留下来是非常幸运的。在文物、古董收藏中,如果能将成双或成对的原配器物收齐,价值就会比2个单件高出数倍。”
一对清代的洒蓝釉开光粉彩花鸟纹盖罐是本次“对藏展”的代表性展品之一。盖罐一面绘有一对比翼齐飞的鸟雀,两个瓷罐上的花鸟方向左右相对。而在盖罐的另一面,则分别绘有一只鸟儿独栖枝头,“如果这两个罐子少了一只,这只鸟儿就成了‘孤家寡人’。但一对罐子摆在一起,两只罐子上的单只鸟就又顾盼成双了,这种巧妙的构思令人叫绝。”关海森介绍,这对盖罐是清中期的器物,距今已有约200年了,“这么大的瓷器保存至今已属不易,可贵的是它还是成对出现,最难得的是它们的原配盖子都保存完好。这对盖罐是从欧洲回流来的,真是难能可贵。”
“普通人认为‘成双’和‘成对’是一回事,但在古玩行里‘成双’和‘成对’是有区别的。‘成双’是指两件器物的器型、样式、纹饰一模一样;而‘成对’则指两件相似的器物在表现形式、内容上彼此相对、呼应,体现独具匠心的构思。有些成双的器物不一定成对,而有些器物既是成双的也是成对的;‘成双’代表着一种对称美,而‘成对’则包含着阴阳、雌雄、夫妻等平衡美,因此‘成对’的古董要比‘成双’的古董更可贵。”关海森进一步解释。
本届文博会上,关海森还将展出一件十分珍贵的和田白玉“岁寒三友”砚屏。“这可能是一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外贸商品。”关海森介绍,它曾作为国礼流到国外,此次是在丹麦的一位老藏家家里发现的。这块和田玉重1170克,正面刻画着苏轼与两位好友同舟共游赤壁的图景,背面则有松、竹、梅三友屹立峭石之上,与正面的三位雅士交相呼应。这么一大块完整的和田玉已经鲜见,单看它的尺寸、白度和细腻感,即使不加雕琢都很珍贵。而从它大胆和大气的精湛工艺可以看出,它可能出自当年国营玉雕厂大师之手。“现在这么大幅的玉插屏十分罕见。除雕刻难度大以外,太耗费材料也是主要因素,今天市场上高品质的玉石原料都是以克论价的,商家为了保持原料的重量,在加工中尽量不会‘瘦身’。”
作为文物鉴定专家,关海森还准备将自己最新开发的文物鉴定仪器带到博览会现场,观众们可以“自助式”鉴定自己随身佩戴的玉石和珠宝,“用这台光谱仪的探头轻触一下,是什么材料做的当场就能出结果”。不过,考虑到现场秩序,鉴定将采取现场发号、限每人一件的方式进行。记者了解到,结合近三十年的基础研究,关海森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文物真伪对比数据库,收集了各类真假文物、古玩的标本,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文物进行多维分析与检测。目前,他正在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在文物鉴定中。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在文物古玩鉴定中将大有可为,未来有可能在手机上下载一个专用软件,轻轻一扫,你手里古董的年代、身世包括真伪都能一目了然。
报道黄继光事迹的原稿现身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此次文物博览会上,“红色之旅——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特别呼应了这一主题。这一展区占地40余平方米,利用流水式展线,将集中展出50余件文物。
展览中,一件****书记处于1942年7月编辑的《抗战以来的重要文件汇集》(1937-1942),是陈云同志的秘书杨树生签名旧藏的,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抗战史料。另一件重要展品则是1953年3月30日战地报社对黄继光报道的珍贵原稿。这篇报道记录了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暗堡机枪口,使得后续部队迅速攻占阵地,取得胜利的事迹。
展览中还有一部美国芝加哥电器公司1945年出产的手摇式电话机,淮海战役时,粟裕调度千军万马的主要通信工具就是这款电话机型。目前,粟裕在淮海战役中使用的电话原机由南京军区司令部通讯处保存,1959年被移交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被评为一级藏品。岁月变迁,如今这款电话已经鲜少出现;本次展出的同款机型由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收藏并提供,可见其弥足珍贵。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张老照片,这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单。专家介绍,这幅照片长42.5厘米、宽29.8厘米,所用的相纸是上世纪30年代的进口相纸。《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义勇军进行曲》最早的记载是1935年5月16日在《电通》画报创刊号上刊出的纸面,这张照片应是当时纸面图案的原照。
一面手机墙浓缩移动通信史
一场名为“科技改变生活——我们经历的移动通信时代”的展览也将在本届文物博览会上亮相。这个展览是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北京科技中心、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北京联通电信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联合参谋部通信兵陈列馆、北京市无线电运动协会11家单位联合策划并推出的,气势十足,格调亲民。
从步话机、无线对讲机、车载移动电话、寻呼机到手机的演化,堪称一部微缩的移动通信变迁史。观众在现场还可以看到手机的雏形——二战时美国人生产的、被称为handie talkie的SCR536的真机,还有1983年摩托罗拉推出的市场化的第一款民用手机——Dyna TAC 8000X。据专家介绍,第一代手机Dyna TAC 8000X要充电10小时,却只能通话半小时;重达一斤半,却只能打区域电话不能漫游。
除此之外,展览里还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呈现出科技与潮流生活的主题,描绘了二十世纪人们最开始用收音机、发展到全家一起看电视的场景,展览还将呈现一个集合了百部不同品牌手机的手机墙,力图给经历过的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回味与震撼。为纪念中国移动通信发展三十周年,展览主办方还将在本次文物博览会上独家定制并限量发行100个“大哥大”3200模型,该模型完全仿照我国第一代手机3200设计,机身通体为陶瓷。
展览中,观众还能看到很多其他门类的科技类文物。比如早期的古董相机、第一代徕卡相机、大型投币圆盘式八音盒等。借助VR等现代科技手段,观众还可以现场聆听到上世纪20年代留声机的声音,并使用78转钢针唱片,模拟更换唱片,穿越到100年前,体验一把贵族的生活。
一年一度的文物界盛会——“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本周五将亮相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今年文物博览会的主题是“文物、科技与生活”,大量与科技相关的精彩文物、展品将在博览会上亮相。淮海战役时,粟裕使用的手摇式电话的“同款”机型、二战时美国人生产的手机“雏形”SCR536的真机、上世纪20年代的大型投币圆盘式八音盒……都将与观众见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古玩西医”的鉴赏家关海森,将带来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古玩鉴定仪器——便携式光谱仪,观众可在展会上现场“自助式”鉴定随身佩戴的玉石和珠宝,并当场获取结果。
百件古代精品瓷“成双成对”
古玩鉴赏家、收藏家关海森为今年的文博会带来了“好事成双·古代精品瓷器对藏展”。他告诉记者,“对藏”,顾名思义收藏的都是“成双成对”的瓷器,此次展览共有50对、合计100件百年以上的古代精品瓷器集体亮相。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成双成对’寓意非常吉祥,所以在中国古代许多建筑、器物、艺术品都是成双成对的。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要经历自然地、人为地各种原因的破坏,能够完整地、成双成对地保留下来是非常幸运的。在文物、古董收藏中,如果能将成双或成对的原配器物收齐,价值就会比2个单件高出数倍。”
一对清代的洒蓝釉开光粉彩花鸟纹盖罐是本次“对藏展”的代表性展品之一。盖罐一面绘有一对比翼齐飞的鸟雀,两个瓷罐上的花鸟方向左右相对。而在盖罐的另一面,则分别绘有一只鸟儿独栖枝头,“如果这两个罐子少了一只,这只鸟儿就成了‘孤家寡人’。但一对罐子摆在一起,两只罐子上的单只鸟就又顾盼成双了,这种巧妙的构思令人叫绝。”关海森介绍,这对盖罐是清中期的器物,距今已有约200年了,“这么大的瓷器保存至今已属不易,可贵的是它还是成对出现,最难得的是它们的原配盖子都保存完好。这对盖罐是从欧洲回流来的,真是难能可贵。”
“普通人认为‘成双’和‘成对’是一回事,但在古玩行里‘成双’和‘成对’是有区别的。‘成双’是指两件器物的器型、样式、纹饰一模一样;而‘成对’则指两件相似的器物在表现形式、内容上彼此相对、呼应,体现独具匠心的构思。有些成双的器物不一定成对,而有些器物既是成双的也是成对的;‘成双’代表着一种对称美,而‘成对’则包含着阴阳、雌雄、夫妻等平衡美,因此‘成对’的古董要比‘成双’的古董更可贵。”关海森进一步解释。
本届文博会上,关海森还将展出一件十分珍贵的和田白玉“岁寒三友”砚屏。“这可能是一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外贸商品。”关海森介绍,它曾作为国礼流到国外,此次是在丹麦的一位老藏家家里发现的。这块和田玉重1170克,正面刻画着苏轼与两位好友同舟共游赤壁的图景,背面则有松、竹、梅三友屹立峭石之上,与正面的三位雅士交相呼应。这么一大块完整的和田玉已经鲜见,单看它的尺寸、白度和细腻感,即使不加雕琢都很珍贵。而从它大胆和大气的精湛工艺可以看出,它可能出自当年国营玉雕厂大师之手。“现在这么大幅的玉插屏十分罕见。除雕刻难度大以外,太耗费材料也是主要因素,今天市场上高品质的玉石原料都是以克论价的,商家为了保持原料的重量,在加工中尽量不会‘瘦身’。”
作为文物鉴定专家,关海森还准备将自己最新开发的文物鉴定仪器带到博览会现场,观众们可以“自助式”鉴定自己随身佩戴的玉石和珠宝,“用这台光谱仪的探头轻触一下,是什么材料做的当场就能出结果”。不过,考虑到现场秩序,鉴定将采取现场发号、限每人一件的方式进行。记者了解到,结合近三十年的基础研究,关海森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文物真伪对比数据库,收集了各类真假文物、古玩的标本,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文物进行多维分析与检测。目前,他正在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在文物鉴定中。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在文物古玩鉴定中将大有可为,未来有可能在手机上下载一个专用软件,轻轻一扫,你手里古董的年代、身世包括真伪都能一目了然。
报道黄继光事迹的原稿现身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此次文物博览会上,“红色之旅——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特别呼应了这一主题。这一展区占地40余平方米,利用流水式展线,将集中展出50余件文物。
展览中,一件****书记处于1942年7月编辑的《抗战以来的重要文件汇集》(1937-1942),是陈云同志的秘书杨树生签名旧藏的,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抗战史料。另一件重要展品则是1953年3月30日战地报社对黄继光报道的珍贵原稿。这篇报道记录了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暗堡机枪口,使得后续部队迅速攻占阵地,取得胜利的事迹。
展览中还有一部美国芝加哥电器公司1945年出产的手摇式电话机,淮海战役时,粟裕调度千军万马的主要通信工具就是这款电话机型。目前,粟裕在淮海战役中使用的电话原机由南京军区司令部通讯处保存,1959年被移交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被评为一级藏品。岁月变迁,如今这款电话已经鲜少出现;本次展出的同款机型由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收藏并提供,可见其弥足珍贵。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张老照片,这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单。专家介绍,这幅照片长42.5厘米、宽29.8厘米,所用的相纸是上世纪30年代的进口相纸。《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义勇军进行曲》最早的记载是1935年5月16日在《电通》画报创刊号上刊出的纸面,这张照片应是当时纸面图案的原照。
一面手机墙浓缩移动通信史
一场名为“科技改变生活——我们经历的移动通信时代”的展览也将在本届文物博览会上亮相。这个展览是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北京科技中心、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北京联通电信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联合参谋部通信兵陈列馆、北京市无线电运动协会11家单位联合策划并推出的,气势十足,格调亲民。
从步话机、无线对讲机、车载移动电话、寻呼机到手机的演化,堪称一部微缩的移动通信变迁史。观众在现场还可以看到手机的雏形——二战时美国人生产的、被称为handie talkie的SCR536的真机,还有1983年摩托罗拉推出的市场化的第一款民用手机——Dyna TAC 8000X。据专家介绍,第一代手机Dyna TAC 8000X要充电10小时,却只能通话半小时;重达一斤半,却只能打区域电话不能漫游。
除此之外,展览里还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呈现出科技与潮流生活的主题,描绘了二十世纪人们最开始用收音机、发展到全家一起看电视的场景,展览还将呈现一个集合了百部不同品牌手机的手机墙,力图给经历过的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回味与震撼。为纪念中国移动通信发展三十周年,展览主办方还将在本次文物博览会上独家定制并限量发行100个“大哥大”3200模型,该模型完全仿照我国第一代手机3200设计,机身通体为陶瓷。
展览中,观众还能看到很多其他门类的科技类文物。比如早期的古董相机、第一代徕卡相机、大型投币圆盘式八音盒等。借助VR等现代科技手段,观众还可以现场聆听到上世纪20年代留声机的声音,并使用78转钢针唱片,模拟更换唱片,穿越到100年前,体验一把贵族的生活。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