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文化产业博览会:展示文化 精彩纷呈
2017/7/25 9:03:47 来源:云南网 点击次数:37 原标题:【2017文博会】玉溪文化产业博览会:展示文化 精彩纷呈
7月23日,2017玉溪市文化产业博览会落下帷幕。本届玉溪文博会,展现了玉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果,其中一些参展艺人和参展队伍更是让我们留下了难忘的“文博回忆”。
丰富业余生活 传承民族舞蹈
展馆门前,一群身着彝族特色服饰的妇女,正在表演彝族烟盒舞。她们手持旧时盛火草烟的圆形木制烟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弹击盒底作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引来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叫好。这群表演者来自峨山县姊妹花健身舞蹈队,这是一支玉溪本土的舞蹈队伍。据了解,姊妹花健身舞蹈队成立于2013年,目前有20多名队员,队员平均年龄40岁左右。“我们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因为热爱舞蹈而聚在一起。跳舞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锻炼身体,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彝族特色歌舞,了解传统文化”舞蹈队队员李丽华介绍。未来,姊妹花舞蹈队计划进行公益性演出,将表演带到孤儿院和老人院,为弱势群体带去欢乐。
来源于生活 融入民间特色
竹编的傣族小楼,竹编的灯罩,竹编的背包,各式竹编艺术品堆满了普志学的展厅。普志学,着名竹编艺人,竹编手艺精湛。他的作品精巧美观,纹路细腻多变,兼艺术实用为一体。据了解,普志学的竹编技艺师承于他父亲,作品传承了父辈的竹编技术,同时也融入了时代元素。普志学表示,竹编艺术所用的材料为竹子,其中以苦竹、甜竹、金竹为主。作品题材来源于生活,其中融入了很多云南民间特色。普志学目前成立了工作室,有很多喜爱竹编艺术的年轻人都加入,学习竹编艺术。“我希望通过文博会,让更多人了解竹编艺术”普志学说道。
玉溪市陶瓷厂:继承传统技艺 不断推陈出新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唱出了浓浓的中国风,中国的英文翻译China亦有“瓷器”一意,这也反映出中国的瓷器文化是被世界所认可的。
谈到青花瓷,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该是“江西景德镇”,华丽的外表、通透的瓶身是人们对景德镇青花瓷的初印象。可是,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云南玉溪和江 西景德镇、浙江江山并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
玉溪窑源于宋,盛于元明,止于清,约有600多年历史。1986年考古证明,玉溪窑是中国除景德镇外最早烧造青花瓷的地区之一,是元明时代生产青花瓷的重要窑口。玉溪青瓷素有朴、沉、活、润之美,其青花瓷器造型古朴敦厚,纹饰题材广泛,有着鲜明的民间特色。但由于历史原因,玉溪青花瓷从清朝开始逐渐退出陶瓷舞台。
为恢复玉溪青花瓷技艺,传承陶瓷文化,玉溪红塔区全方位引导和支持陶瓷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玉溪窑青瓷品牌。1987年,为保护传统工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红塔区凤凰街道党工委和瓦窑社区研究决定,对原有分散式作坊及多条“龙窑”拆除,在原有土地上投资600余万元建盖并成立了玉溪市陶瓷厂,引进技术建造新型窑炉烧制,主营日用陶瓷、土陶酒坛、制储物坛等。
玉溪市陶瓷厂从2013年起重烧青花瓷,通过投资了15万建设、4立方米的气窑烧制,师傅与技术都从江西景德镇引过来。玉溪市陶瓷厂厂长李世能告诉记者,与传统“龙窑”以及隧道窑相比,气窑最大的特点就是烧制时间短,在恒定1250度高温的设置下仅需15、16个小时便能将青花瓷器烧制好。
玉溪市陶瓷厂在青花瓷的器型和釉色上进行了创新以迎合市场需要,两年多时间,青花瓷产品已经涵盖了茶具、装饰品、殡葬用品、酒器、花盆、花瓶等50多个品种,“像青花瓷器型比较多的是玉壶春瓶、梅瓶和将军罐,现在结合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我们还推出了茶罐、茶壶、花瓶等青花瓷制品,另外在原有土釉色的基础上,我们大胆创新,不仅丰富了色彩,还能准确掌握色彩浓淡。”
站在略显空旷的厂房内,李世能满脸骄傲地说:“别看现在这些地方都是空的,平时甚至我们工厂外的过道上都摆满了各种陶瓷制品。”
陶瓷厂的青花瓷受欢迎,因此工厂的翻修和窑室扩建正在进行中。李世能手指向不远处,告诉记者,年内将建成使用65立方米的天然气梭式窑,相比传统窑室,天然气梭式窑从最顶端至最末端的窑内温差不超过3度。
玉溪古窑遗址:年底有望对一、二号窑翻新及考古研究
含有氧化钴的矿石作为颜料,在瓷器的生胎上描绘图案,上透明釉后入窑高温一次烧成釉下彩绘,因氧化钴在高温下烧成后成蓝色,故称为青花。青花犹如中国水墨画一般,把丰富的图案生动地勾勒出来,体现了丰富的内涵及艺术魅力,是元明时期玉溪窑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玉溪窑是玉溪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玉溪窑包括了红塔区的玉溪青花、华宁陶和易门陶。这些窑场所生产的陶瓷器及其他相关的陶器文化遗存共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玉溪窑文化。
六十年代,玉溪古窑的发现证明了云南在元明时期就生产青花瓷器。1986年,省、地、市文化部门组成考古队对古窑进行发掘,发掘出大量瓷器残片和窑具。玉溪古窑是云南首次发现古代陶瓷窑址,也是云南最早发现、唯一正式发掘的青花瓷古窑址,玉溪窑因此被学术界认为是元明时期除景德镇以外烧制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窑口。出土瓷器先后到香港大学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展出。
古窑的窑炉称龙窑,专家在玉溪古窑遗址内发掘出三条龙窑。三号龙窑时代为元末明初,窑身长30米、窑底宽1.75米,窑的倾斜度为12度,像一条火龙爬在山坡上,故城龙窑。其特点是头部底、尾部高,火焰由窑头至窑尾滚动,升降温快,装烧量大,是青瓷的摇篮。
“遗址内还有一号和二号龙窑,年底前有望对这两条龙窑进行翻新和考古研究。”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玉溪古窑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玉溪窑因玉溪古窑而得名,古窑是玉溪窑元明时期烧造陶瓷的窑址,产品主要是满足民间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罐、盘、灯盏等用具。出土的青花瓷纹主要有牡丹、鱼纹等适应当时人们追求吉祥寓意的审美风尚。
据了解,在玉溪古窑遗址内,还有古瓷窑碑廊,始建于1993年,共陈列碑刻四十二方,年代为明代、清代及民国以来,内容有兴修水利、记乡规民约、记名人传略等等。玉溪古窑遗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溪窑青花瓷烧造技艺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青花街:引领文化旅游新潮流
汽车来到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小镇,其文艺、复古的建筑,着实吸引了各路文艺青年慕名而来,它就是玉溪青花街项目!青花街项目为云南省2017商洽会玉溪招商引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据青花街项目主要负责人张永林介绍,青花街项目于2017年4月启动规划,为更好的发展玉溪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规划中将玉溪600多年历史的青花瓷文化、土陶文化,及周边旅游景区(例如:古窑遗址等)串连到一起,同时结合餐饮、住宿、购物等为一体,希望把青花街打造成为国家级5A景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改善了当地民生,延续了这600年来的传统艺术文化。
青花街的建成也将是玉溪文化发展中新的里程碑。现在青花街的招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招商内容主要包括,特色餐饮、民俗酒店、陶瓷、刺绣、剪纸等艺术文化的艺人、大师到此开设工作室或商铺。同时还会有聂耳文化和玉溪花灯节文化融入其中。2017年12月31日,青花街项目将完成所有的建设及招商工作,并向公众开放。届时,青花街将会是玉溪又一新的地标行建筑,人们的玉溪之旅将不仅仅只是一场旅行,也将是一场“穿越”文化之旅、传承文化之旅,这样的文化之旅相必在今后也会成为引领旅游的新潮流。
隐藏在市井的博物馆 藏品十五万件 价值近亿元
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街道一个不起眼的建筑物里,由民间艺术家陈宝贵用近三十年积蓄倾力打造的“陈氏浮雕文化会馆”就在这里。里面收藏了许多本地过去所使用的民俗文物和生活用品,古门头、古床、陶瓷、民族饰品、民族服装、图书、石雕石刻、匾牌、佛家道家儒家文化、中医文化等门类齐全,用途明确。藏品十五万余件,价值近亿元。记录了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当问及为何倾力打造该馆时,陈宝贵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大营街农民,对大营街有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上世纪80年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拆老房子,很多传统的文化逐渐被侵蚀和没落,就想着要把这些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
多年来,陈宝贵到民间收集传统文物,涉足云贵川多地,他建起了陈氏浮雕文化馆,把收集来的文物进行了系统地分类,馆藏达到15万件。
“收集文化是个人爱好,这些传统文物需要保护和传承,每一件文物都有故事,我要给些文化出一本书,系统地整理出来。同时将收集到的文物用新材料做出来,再加入文化内涵,从而变成了文化产品,它的价值也将得到提升。”陈宝贵说。
在陈宝贵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玉溪市红塔铝型材厂。独具一格的铝合金古典家居、门窗及装饰件,与木质家居相仿,古韵十足。
他告诉记者,“鼎盛家居是全国首家铝合金古典门窗企业,是以玉溪市红塔铝型材厂和玉溪市陈氏浮雕文化馆为依托,专门研究和制作具有独特中式古典艺术风格装饰,结合陈氏浮雕多年来对本土古建筑结构,装饰件的收藏和整理,在与红塔铝型材厂共同研究开发。”
“铝合金代替传统的木质来做门窗,不仅耐用,也环保。”陈宝贵说,铝合金古典艺术风格装饰延续了中国特有的木质产品内涵,传统样式以及雕花装饰风格的艺术含义。
为还原其艺术性,凸显做工精湛性,在制作工艺中,除了采用表面处理木纹铝合金型料外还大量运用了古典工匠艺术手段将榫卯、攒接、插接、雕刻、搭接、斜接等手法,将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工艺技术完美重现。
传统木文化为主的建筑风格,与铝合金相结合,这场传统木与金的碰撞与联姻,不仅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陈宝贵说“我要用三代人来做好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我来打好基础,让后人知道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从文物延伸到文化产品,从而将这些传统文化维系下去。”
2009年,陈氏浮雕文化会馆被选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的学术考察点。
太多文化产业创业故事来不及一一诉说,这样的故事有的感动人心,有的震撼心灵,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忘传承古老文化这也是我们年青一代最为重要责任和使命,如何用我们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发展经济,这也将是我们在未来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余雪彬 冯雅昕 陈筑凌 邢路阳 段建鑫 杨清旺 文 记者 黄喆春 图 记者 邢路阳 视频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
文章导航
- 上一篇: 2017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召开
- 下一篇: 第28届宁波国际汽车博览会八月重磅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