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展会观察 > 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 有多大的出版才有多好的读者

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 有多大的出版才有多好的读者

2016/1/8 9:22:39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次数: 
  
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 有多大的出版才有多好的读者

1月7日,读者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的北京出版集团展位参观。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我还是站着说好,可以和大家面对面。”74岁的冯骥才说着就站了起来。1月7日,热热闹闹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幕日,冯骥才如约而至。台下近200名读者笑着鼓起掌来。从2014年开始,连续3年,冯骥才每年都参加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与出版社的约定,更是与读者的默契。
 
  2016年,他带来了精装六卷本《冯骥才》文集,并同步出版了由他担纲总主编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昌都卷》。《冯骥才》文集共六卷,三百万字、六百幅图片,同时精选了其在文学、绘画、书法各方面的精彩作品。这套书包括两个部分:一为“诗文书画”,分作《诗文卷》(两卷)和《书画卷》;一为“文化保护”,分作《思想》《行动》《田野散文》。这部作品系统总结了冯骥才半生事业功得,堪称大集。有人好奇,为什么不干脆出全集?冯骥才幽默地说:“我觉得自己的创作还在一个特别旺盛的状态,还得活一段,出全集还早。”但他也说,《冯骥才》是“我的一部很重要的书”。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昌都卷》则是冯骥才主编的一套16卷大书中的首卷,项目的其他卷本如《甘南》《拉萨》《阿里》等卷本将在未来三年内陆续出版。该书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子项目,也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内容涵盖了所有唐卡产地的唐卡艺术,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
 
  冯骥才带来了厚重的新作,读者也报以极大的关注。“您是如何在写作之余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您创作的人物有您的影子吗?”读者的问题接踵而至,冯骥才一一认真解答。直到最后一位80后的读者,提出“希望您保重身体,继续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正面的人生态度”,活动才在一片笑声中结束。
 
  这样热闹的场景,在订货会第一天比比皆是。阎崇年、余秋雨、王立群等知名作家轮番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和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红沙发”系列访谈上,畅谈全民阅读发展的十年;8号馆的转角处,蒲蒲兰绘本馆展台排起了大长队,日本绘画家宫西达也正在签售绘本《最爱的,是我》,排队的一水儿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笑着跳着往前探头。
 
  在湖南文艺出版社举办的“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现场,读者挤满了会场。今年作家残雪、朱向前、周建分别携带自己的新作《黑暗地母的礼物》《另解文化巨人毛泽东》《在爱的尽头等你来》亮相,接受读者和评论家的检验。
 
  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残雪是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唯一一位仍坚持先锋文学精神的作家,而朱向前的作品,为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创作提供了新的探索和可能。《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吕国英评价周建的作品:“充满正能量,带有作家灵魂的温度。”
 
  “原创之春”已经连续举办11年,在每年1月发布优秀原创作品,至今已出版了上百部原创精品。“以深刻而温暖的优秀作品,展示中国好原创,并使之成为读者追捧与喜爱的精神大餐。”对于创办“原创之春”的目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如是说。
 
  50余万种图书,近200场各项文化活动,人潮涌动的场馆,倾心交流的名家学者,都成为2016年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精彩注脚,更为即将到来的新春,增添了一抹书香韵味。“有多么大的出版,才会有多么好的读者。”这是聂震宁对上海书展的寄语,但这句话也适用于今天开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本报北京1月7日电 本报记者 李 苑)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