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台 新格局 新期待——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花落甘肃始末
2015/12/28 9:20:4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点击次数:124
11月13日,北京传来喜讯,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省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这是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字号文化平台落地甘肃后,又一“国”字号文化平台花落甘肃。
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刮目相看。甘肃,似一匹黑马,在文化领域如马踏飞燕般疾驰,一路昂首嘶鸣,赢来万众瞩目。
是偶然,更是时代必然
或许,在别人看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落地甘肃很偶然。但若知晓其来龙去脉,则会明白,实则不然。
这,还得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说起。
2013年2月19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意味着,首个“国”字号文化平台诞生,而其“籍贯”正是甘肃。
随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布局“一带三区十三板块”很快出笼,陇原大地方兴未艾,文化建设如组曲、似交响乐般次第奏响。
热烈的建设高潮中,甘肃理智而冷静。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如何开局,先走哪步棋,至关重要。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无数次调研和论证之后,大家的目光锁定敦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尽管全省各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在所拥有的世界顶级文化资源和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方面,却唯敦煌——这颗著名的丝路明珠最为耀眼。以敦煌为“龙头”、为突破口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无疑是最佳选择。
而早在2012年7月,省委书记王三运就提出要把敦煌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3年9月,历时一年、九易其稿,精心编制的《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出笼,其核心构想为“一会四区”。其中,“一会”即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形成“一枢一轴两轮”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向西开放新格局。
几乎是同时,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一带一路”宏伟战略,掀开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像是巧遇,但细究“一枢一轴两轮”,不难看出甘肃的良苦用心。“一枢”即以敦煌为枢纽;“一轴”即以丝绸之路为历史文化发展轴,再次复兴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和大动脉,再现历史辉煌;“两轮”即以敦煌为枢纽、丝绸之路为轴而延伸左右两轮,向东辐射丝绸之路沿线国内中东部城市,向西辐射丝绸之路沿线诸国,以点带面,以枢引轴,双轮驱动,推动文化交流对话,促进经贸联动发展。
这与“一带一路”要实现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神来之笔,貌似偶然的“神交”了。
有缘分,还要不懈追求
常言说,缘分,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到合适的人。甘肃提出举办文化博览会的设想,正是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做出的最恰如其分的选择。
当然,有“缘”还要有“分”,还得艰辛努力,不懈追求。
甘肃立足区位优势和敦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从区位发展迅速提高至战略地位,开始了马不停蹄的申报之路。
2013年12月,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相隔仅3个月,甘肃即向国务院上报了申报报告。
2014年12月,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先后被正式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2014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致函甘肃,要求切实做好博览会落实工作。
此后,甘肃先后向中宣部、文化部、外交部、商务部等有关部委积极汇报衔接,并组织力量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博览会《总体方案》。
系列抓铁有痕的举措,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认可和重视,认为甘肃对博览会超前谋划、精心论证、定位准确、契合实际,应予有力支持;确定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工信部、教育部等13个部委和单位协办,并积极参与分项活动。
2015年6月30日,甘肃向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了申办报告;8月3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复函同意。
2015年8月17日,甘肃正式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关于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请示》,计划于2016年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首届博览会。
2015年11月13日,甘肃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获得国家正式批复。
至此,这块刻着“国”字号的文化金字招牌才算真正落户甘肃。细数其申报过程,其艰难曲折、熬心费力,不难想象。
欣慰的是,结果“芳卿可人”。
虽生根,尚需苦心经营
博览会是一块“金字招牌”,需勤擦拭,方能熠熠生辉;博览会更是一棵会开花结果的树,唯依时令悉心浇灌,才能花繁果硕。
自播种之日起,甘肃就苦心孤诣,为这粒“种子”备足了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养分。
单看精心制定的博览会《总体方案》,良苦用心就可见一斑。其中,不说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的“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博览会宗旨,亦不提别出心裁拟邀请法国作为首届博览会主宾国,更不说林林总总的参与单位和人员,博览会采取的“2+X”活动架构就独具匠心。
“2+X”的活动架构,即高峰会议和丝绸之路文化年展两项核心活动。其中,高峰会议以“探索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新途径”为主题,邀请“一带一路”沿线1至2个国家作为主宾国,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府首脑、高级别官员、知名人士交流研讨,并审议《敦煌宣言》;丝绸之路文化年展则分重点展示沿线国家历史文化、文化艺术旅游精品等内容的沿线国家文化展和重点展示民族民俗风情、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国内沿线省区市及知名文化企业文化展。X项活动则包括丝绸之路国际民间艺术节、国际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敦煌饮食文化论坛等不同类型和面向不同受众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根据需要选择举办。
有想法还得有办法。甘肃又分别讨论形成《博览会高峰会议方案》《博览会文化年展方案》等文案章程,为博览会保驾护航。
2015年10月14日,为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甘肃还前所未有地召开了为期一周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准备工作会议,为2016年的首届博览会进行“实地演练”。
为确保万无一失,2015年11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博览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组委会组成机构及人员名单和活动方案,启动各项筹备工作。
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要有力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努力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办成世界一流的文化盛会。
会上,审议通过了《博览会工作规程》,确定敦煌为博览会永久会址,确定汉语、英语和阿拉伯语为博览会官方语言,亦可根据实际需要提供语言文字服务,还确定公开征集博览会会标和会歌。
为营造浓厚氛围,在各大媒体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甘肃有关方面赴北京举办博览会企业家座谈会,广征意见。
……
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个国家级大平台、“国”字号大品牌、国际化大盛会终于生根甘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焕发出夺目光彩,熠熠生辉。
这是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字号文化平台落地甘肃后,又一“国”字号文化平台花落甘肃。
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刮目相看。甘肃,似一匹黑马,在文化领域如马踏飞燕般疾驰,一路昂首嘶鸣,赢来万众瞩目。
是偶然,更是时代必然
或许,在别人看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落地甘肃很偶然。但若知晓其来龙去脉,则会明白,实则不然。
这,还得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说起。
2013年2月19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意味着,首个“国”字号文化平台诞生,而其“籍贯”正是甘肃。
随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布局“一带三区十三板块”很快出笼,陇原大地方兴未艾,文化建设如组曲、似交响乐般次第奏响。
热烈的建设高潮中,甘肃理智而冷静。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如何开局,先走哪步棋,至关重要。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无数次调研和论证之后,大家的目光锁定敦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尽管全省各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在所拥有的世界顶级文化资源和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方面,却唯敦煌——这颗著名的丝路明珠最为耀眼。以敦煌为“龙头”、为突破口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无疑是最佳选择。
而早在2012年7月,省委书记王三运就提出要把敦煌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3年9月,历时一年、九易其稿,精心编制的《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出笼,其核心构想为“一会四区”。其中,“一会”即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形成“一枢一轴两轮”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向西开放新格局。
几乎是同时,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一带一路”宏伟战略,掀开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像是巧遇,但细究“一枢一轴两轮”,不难看出甘肃的良苦用心。“一枢”即以敦煌为枢纽;“一轴”即以丝绸之路为历史文化发展轴,再次复兴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和大动脉,再现历史辉煌;“两轮”即以敦煌为枢纽、丝绸之路为轴而延伸左右两轮,向东辐射丝绸之路沿线国内中东部城市,向西辐射丝绸之路沿线诸国,以点带面,以枢引轴,双轮驱动,推动文化交流对话,促进经贸联动发展。
这与“一带一路”要实现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神来之笔,貌似偶然的“神交”了。
有缘分,还要不懈追求
常言说,缘分,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到合适的人。甘肃提出举办文化博览会的设想,正是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做出的最恰如其分的选择。
当然,有“缘”还要有“分”,还得艰辛努力,不懈追求。
甘肃立足区位优势和敦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从区位发展迅速提高至战略地位,开始了马不停蹄的申报之路。
2013年12月,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相隔仅3个月,甘肃即向国务院上报了申报报告。
2014年12月,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先后被正式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2014年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致函甘肃,要求切实做好博览会落实工作。
此后,甘肃先后向中宣部、文化部、外交部、商务部等有关部委积极汇报衔接,并组织力量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博览会《总体方案》。
系列抓铁有痕的举措,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认可和重视,认为甘肃对博览会超前谋划、精心论证、定位准确、契合实际,应予有力支持;确定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工信部、教育部等13个部委和单位协办,并积极参与分项活动。
2015年6月30日,甘肃向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了申办报告;8月3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复函同意。
2015年8月17日,甘肃正式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了《关于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请示》,计划于2016年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首届博览会。
2015年11月13日,甘肃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获得国家正式批复。
至此,这块刻着“国”字号的文化金字招牌才算真正落户甘肃。细数其申报过程,其艰难曲折、熬心费力,不难想象。
欣慰的是,结果“芳卿可人”。
虽生根,尚需苦心经营
博览会是一块“金字招牌”,需勤擦拭,方能熠熠生辉;博览会更是一棵会开花结果的树,唯依时令悉心浇灌,才能花繁果硕。
自播种之日起,甘肃就苦心孤诣,为这粒“种子”备足了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养分。
单看精心制定的博览会《总体方案》,良苦用心就可见一斑。其中,不说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的“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博览会宗旨,亦不提别出心裁拟邀请法国作为首届博览会主宾国,更不说林林总总的参与单位和人员,博览会采取的“2+X”活动架构就独具匠心。
“2+X”的活动架构,即高峰会议和丝绸之路文化年展两项核心活动。其中,高峰会议以“探索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新途径”为主题,邀请“一带一路”沿线1至2个国家作为主宾国,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府首脑、高级别官员、知名人士交流研讨,并审议《敦煌宣言》;丝绸之路文化年展则分重点展示沿线国家历史文化、文化艺术旅游精品等内容的沿线国家文化展和重点展示民族民俗风情、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国内沿线省区市及知名文化企业文化展。X项活动则包括丝绸之路国际民间艺术节、国际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敦煌饮食文化论坛等不同类型和面向不同受众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根据需要选择举办。
有想法还得有办法。甘肃又分别讨论形成《博览会高峰会议方案》《博览会文化年展方案》等文案章程,为博览会保驾护航。
2015年10月14日,为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甘肃还前所未有地召开了为期一周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准备工作会议,为2016年的首届博览会进行“实地演练”。
为确保万无一失,2015年11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博览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组委会组成机构及人员名单和活动方案,启动各项筹备工作。
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要有力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努力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办成世界一流的文化盛会。
会上,审议通过了《博览会工作规程》,确定敦煌为博览会永久会址,确定汉语、英语和阿拉伯语为博览会官方语言,亦可根据实际需要提供语言文字服务,还确定公开征集博览会会标和会歌。
为营造浓厚氛围,在各大媒体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甘肃有关方面赴北京举办博览会企业家座谈会,广征意见。
……
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个国家级大平台、“国”字号大品牌、国际化大盛会终于生根甘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焕发出夺目光彩,熠熠生辉。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
文章导航
- 上一篇: 2015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在京开幕
- 下一篇: 首届青岛民生公益慈善成果展开幕